澳客足球比赛官网|埃门|ac米兰vs国米|曼联0-2纽卡斯尔|nba连续5年无球队能成功卫冕

主頁 > 產品評測 > 戶外測評 > 評測詳情

產品評測

均衡者再升級——納麗德E51 V2.0更新時間:2021-04-22

這次帶來的產品是我兩年前(17年)寫過的E51,這次是小升級的2019款。本來我不太想寫手電,尤其是這種小直筒手電。畢竟我手里的小直筒實在是太多了。可一聽是納麗德E51,我的興趣就來了。因為兩年前我寫過這個。

靠譜的USB直充防水筒——納麗德E51新品速評

兩年的E51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在當時剛拿到納麗德E51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滿大街都是的普通玩意兒,沒什么亮點。但實際用下來才發現,這就是完美符合中庸之道的產品:沒有什么突出的亮點,也沒有什么致命的缺點。但很多方面都比以往產品好那么一點。聽說過木桶效應吧,這就像一個很勻稱的木桶。看著平平無奇,但沒有什么明顯短板,用起來是很實用的。

就是這么個實用派小直筒,這兩年我上班一直都揣在口袋里。一不留神都2019年小改款了。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新款都進行了哪些升級吧。

先看包裝,外包裝還是一如既往的納麗德家族風格。白色底點綴綠色色塊。由于納麗德以出口為主,為了國際通用性,外包裝是整體英文的。主要參數與功能都有在外包裝上體現出了。而且用的都是圖形化符號表示,即使不懂英文也可以猜測出來含義。可以看到光源光通量最大為1400流明,最低為20流明;高亮度續航2小時30分鐘,最低亮度續航58小時;高亮度照明距離201米,最低亮度照明距離25米;防水2米,防跌落1米;充電接口升級為了TYPE-C,隨包裝帶一節2600mAh的18650電池。

照明模式有五種點射(亮度1400流明)、高亮(140流明,續航2小時30分鐘)、中亮(260流明,續航5小時45分鐘)、低亮(20流明,續航58小時)、爆閃(亮度1400流明)。包裝背面還有手電的圖示,圖文并茂講解各部分的功能。這些我在后面也會詳細講解。

打開包裝,這些就是全部了。手電本體、一個手繩、一節2600mAh電池、一根TYPE-C短線、說明書與配件包、兩包硅膠干燥劑。

原裝帶的電池是一節3.6V 2600mAh 9.36Wh的帶保護板18650鋰電池。包裝也是納麗德自家風格。印刷著logo與參數的塑料皮包裝外還有一層透明皮。可能是用作耐磨的,也可能只是外包裝。兩端電極都是露出來的,不撕掉也能用。我就沒撕。

舊款E51也是帶保護板的2600mAh電池,區別是外皮包裝不同,且舊款額定電壓寫的是3.7V,新款標為3.6V。這都是鋰電池的正常標明方法。可以認為兩節電池規格一致。

說明書與附件包打開后,有說明書和兩個備用的防水膠圈。

說明書雙面共五種語言,方便出口市場的同時也不至于讓內銷用戶看不懂。

接下來說說手電本體,和以前的E51-17款放在一起對比。不做說明的情況下猜猜哪個是17款,哪個是19款?不買賣關子了,上面綁了手繩的是17款,沒手繩的是19款。以下都按這個區分。

首先最明顯的是19款較17款表面處理效果略有差異。看起來比舊款略微暗一些。TA30似乎也是這樣,將表面質感調的更偏向于啞光。同時表面的加工痕跡也明顯比17款更好。可能是因為我之前拿到17款屬于最早批次。之后產量更大工藝也更穩定了。

還有一點細節差別是,納麗德logo字略有變化,以前是帶一點斜體,現在字是正的,原因就是這事納麗德的新LOGO 。

單說外觀設計,19款依舊延續了17款E51的外觀。納麗德家族式的頭部八道凸起防滾筋訴說著它的血統。和舊款一樣,頭部是可以擰開的。擰開后就可以看到充電口和一顆充電狀態指示燈。

充電口順應了數碼屆的潮流,從舊款的micro USB換成了新標準的USB TYPE-C規格。由于TYPE-C接口略寬于舊的micro USB,所以螺紋部分的可以擰開長度增加了,新款更長一些。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抱夾的位置變化。這個抱夾是尾蓋擰緊后不可拆式的。定位靠加工出來的凹槽,所以也不可以隨便旋轉方向。17款抱夾正好壓在銘文平面上,如果是原廠不做修改,這個平面應該是沒有內容的。但如果做定制性內容,比如團體采購,或者個人標記。就像我這都是戰甲平臺評測用,廠家就給打上戰甲的logo。如果擋上這個銘文平面,就有可能影響美觀性。19款就對這種細節進行了改進,抱夾壓在兩平面之間,沒有壓在銘文上。

這款抱夾我第一次接觸時候(TA30)還鬧過笑話。由于TA30的特殊尾蓋原因,沒有掛繩孔。所以只能裝在這款抱夾的孔上面。而無論我怎么用力拉扯都不能把抱夾扯下來(就那樣拉扯抱夾沒變形也是挺厲害)。我取不下來抱夾,而穿繩孔太小,還緊貼著筒身。沒辦法,只好用了很小的鑷子和穿針的工具廢了半天勁才裝上手繩。本想記下這個設計不方便的問題反饋廠家,但接著擰開后蓋準備裝電池。一看才意識到它的設計就是擰開后蓋后根本不用什么力氣就能取下來。而擰緊后蓋后,無論怎么用蠻力都取不下來,這就是夾子設計的精妙之處了。

左邊為擰松后蓋后能取下抱夾的狀態,右邊為擰緊后取不下來的狀態。

這款抱夾起碼從TA30開始就是這樣,新款和舊款的模具應該沒有變化,相互通用。只是表面涂裝工藝的差別。配合現款的消光風格。也做了表面消光效果。左側會反光的是17款,右側啞光的是19款。

前面提到了19款充電口更寬,擰開的長度更長。體現在外觀上也就是19款更高了一點。外形尺寸與重量對比如下表:

E51-2017

E51-2019

重量/g

77

84

筒長/mm

131

133

筒頭直徑/mm

27

27.5

筒身直徑/mm

22

25


當然,作為使用者,這種微弱的差異對使用體驗不會造成任何可感的區別。

作為便攜型直筒,便攜性和操作方便性是重中之重。E51筒身中段有滾花防滑紋。后端的尾按護翼對操作也沒有明顯遮擋,即使佩戴較為厚重的手套,也不會影響操作。

和舊款相比尾蓋的設計基本沒有變化。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用料。外觀的邊角都有好好做倒角,較大的兩段式尾按可以相對的快速選擇操作模式:

全行程按下為重按,重按可以聽到清脆的開關觸發聲音。半行程為輕按,輕按可以觸發開關,但是沒有聲音,也不會保持點亮,手松開就熄滅。

重按下尾按可以打開或關閉手電。關閉狀態下輕按是預覽模式,輕按后再松開就可以選擇照明亮度,選好后重按下去聽到清脆的咔嗒聲就是以當前亮度持續照明。連續的快速輕按兩下會喚出爆閃模式。

尾蓋環繞著尾按按鈕的就是護翼和掛繩孔。

尾蓋內側也沒有什么變化,同樣的鍍金的導電彈簧。

差異最大的部分都集中在前端,光源與電路。19款的E51采用了1400流明的OSRAM P9 LED光源。舊款采用的是1000流明的CREE XP-L V6 LED光源。歐司朗的光源在手電圈子里的市占比遠不如CREE,那么為什么要換成歐司朗呢?我在網上找到了歐司朗廠家對于這款產品的介紹文檔。

可以看到從產品線分類上,這款光源已經是高功率分類里的最邊上了,即將跨入超高功率分組。而從成本角度,也屬于專業組里的入門了。

從供應商的宣傳文檔中可以看出它的定位于緊湊型照明產品,具有高光效,低熱阻的優良特性,小核心適合遠射類產品。還直接寫出了可替換XPL和XPL2。

廠家推薦功率為3W-8W,比XPL的10W要低一些。不過考慮到標定亮度在1400流明,按照它的光效計算已經接近9W了。光效能達到156lm/W,高于XPL。也就是說它的標定光通量更大而功率更小,是因為效率提升。新款的光源在使用層面到底能帶來多少提升我們之后會進行測試。

 

直視光杯是一個比較直觀判斷光杯設計的方法。兩款手電的反射效果都比較好。光杯內LED的黃色被較為均勻的反射。看起來新款光杯按照新光源進行了匹配優化,沒有為了省成本直接拿來舊款的用。

當然這個方法較為主觀,我也不敢保證多科學,憑我的經驗我見過的越好的手電,光杯反射出來的顏色越純凈,越均勻。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尺寸不同照射特性的手電光杯設計趨向是有差異的,別拿這個方法去對比炮筒和小直。

調整角度讓鏡片反光,可以注意到19款(左邊)鏡片反光有紫色的質感。右側的舊款就只有原色了。敲擊鏡片以及觸摸感受溫度。我判斷19款使用了有光學鍍膜的鋼化玻璃鏡片。而舊款使用了無鍍膜的樹脂鏡片。

沒在說明書里找到相關描述,不得而知這個變化是為什么。現代樹脂材料的透光效果以及硬度已經很不錯了,重量輕,抗震性能好。缺點是耐久性、耐溫性、抗劃都略差。而玻璃的優點也包含光學性能好,硬度更大更加的耐磨、耐熱。缺點是重量更大,更容易碎裂。一般來講戰術手電比較喜歡用樹脂鏡片,為的是在擊打、高振動環境下鏡片不碎裂。普通EDC手電喜歡用玻璃鏡片,因為更耐劃痕。

E51的鏡片從樹脂換成帶光學鍍膜的鋼化玻璃大概是考慮到產品系列策略,E系列偏向一般戶外和EDC。換成玻璃還增加光學鍍膜也算是優化了。

說完光,接下來說說電,新款手電一大特點就是充電接口換成了TYPE-C。并且對之前不太好用的操作邏輯進行了優化。

首先,19款E51的充電峰值功率可以達到7.65W(5.24V 1.46A),對于單節18650電池,已經很快了。插入充電線即可開始充電,紅燈為正在充電,綠燈為充滿。智能自停,不會損害電池。

舊款的充電邏輯有一個缺點,就是插入充電線時候不會直接開始充電,而需要按下尾按才能開始,而充滿拔下來后直接就點亮。不符合一般人的操作邏輯。新款將這個問題改善了。


防水等級為IPX8。標準要求是“頂部距離水面1.5—30米,連續30分鐘,性能不受影響,不漏水”。廠家宣傳是水下2米,可以符合IPX8等級。我簡單的在正常水洗環境試了下,無論各種角度沖淋,泡水。水下操作。都沒有進水。

另外一提鏡片的鍍膜應該也有疏水層,從水中取出來時候我觀察了鏡片,上面不留水滴。

 

以上從結構、光電等方面分析了19款E51,實際使用效果到底如何呢?

照明效果主觀來看沒有什么明顯差異,二者都是兼顧聚光與泛光的設計。從核心亮度來看確實新款略強一些,但是算不上很明顯的提升。個人感覺效果提升遠達不到數據賬面上的1.4倍。

但這也在意料之中,自從小直能做到800流明開始,這類產品的使用效果在我看來都不會有太大區別。換一個人可能都看不出有差異。我以前說過一句有點絕的話:“小直1000流明的效果就到頭了。”因為在這個體積下,核心帶來的微弱提升本身就不大,還被單節電池能提供的最大電流、散熱、光杯設計等因素壓得死死的。除非光效激進的提升,也就是大量提升光通量還降低發熱量,否則不會有什么肉眼可見的明顯差異。

但也不是沒有提升。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提升可見亮度,但是能耗比也在逐漸優化,發熱量還是有所降低的。對比早于V6版本的更老型號的XPL,比如我的其他老XPL小直經常亮一段就開始降低亮度,但現在E51無論是XPL V6版本或者這個歐司朗P9就沒有自動降檔。

還是平放手電筒,但適當降低亮度,觀察光照區域。中間聚光區域相對平行,散射不大可保證遠射效果。而周圍的泛光區亮度也不是很低,高亮度的核心與小尺寸較短較小的光杯保證了聚光的同時,聚不起來的反光區域也不至于太暗淡。

這個效果對搜索,騎行照明等用處都有積極地作用。激光炮式的聚光看著很爽,但實際上人能有效關注的區域只有300米以內。作為手持照明器材,50米以內的距離才是最重要的。歷史上的小口徑武器風潮也是如此,因為統計學發現主要交戰距離在300米,而能命中的距離更短,只有100米。超過300米不是不能看到,而是很難發現,發現了也打不準。

激光炮類的偏向聚光的手電,遠射很爽,但近距離照明搜索區域太窄。即使加上變焦功能,由于透鏡組的光學特性,照明效果依然很委婉:中間關注區域不夠亮,不太注重的區域倒是挺亮。而實際亮度表現比同規格普通光杯暗了一大截(透鏡組透光效率所致)。

三種亮度檔中近距離照明效果。如果用作行道照明,中亮度足以滿足正常需求。高亮下聚光可以覆蓋一個車道的寬度,而算上范光足以讓使用者看清單向兩車道在加上個人行道。

照樹,模仿搜索行為下的照明,在能注意到細節的距離內,亮度還是很充沛。

哪怕把手電聚光區移開,用泛光區也能照清晰葉子。強大的聚光區可以在正常的空氣環境下直接打出清晰的光柱。

官方給出的高亮照明距離為201米(為啥要零1米呢?羅老師附體?),實際上我的感受是基本和前作(17款標200米)一致,只好不差。

以上就是2019款E51手電的測評了,本身是個均衡的木桶,現在又靠新品燈珠提升了本來不短的板子。在把漏洞補上完善了很多細節。讓本已經成熟的小直市場上又多了個有力的產品選擇。

最后附上官方的參數表作為總結。